RFID射頻識別的發展歷史和優勢
射頻識別系統的識別信息存儲在電子載體(標簽)之中,通過無線電波實現非接觸的識別過程。RFID系統以電子標簽來標識某個物體,電子標簽的天線通過電磁場將物體的數據發射到附近的讀寫器,讀寫器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收集和處理,然后將得到的數據遞交給后端的計算機(PC)。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包括電子標簽和讀寫器(電子標簽和讀寫器都附帶有天線)。
射頻識別發展歷程
RFID在歷史上的首次應用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。在1942年的一次戰役,德軍占領的法國海岸線離英國只有25英里,英國空軍為了識別返航的飛機,就在盟軍的飛機上裝備了一個無線電收發器。當控制塔上的探詢器向返航的飛機發射一個詢問信號后,飛機上的收發器收到這個信號后,回傳一個信號給探詢器,探詢器根據接收到的回傳信號來識別敵我。這是有記錄的第一個RFID識別系統。
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期,美國政府通過Los Alamos科學實驗室將RFID技術推廣到民用領域。20世紀80年代,美國和歐洲的幾家公司開始生產電子標簽。RFID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,從門禁管制、牲畜管理,到物流管理,皆可見其蹤跡。20世紀90年代末,隨著RFID應用的擴大,為保證不同RFID設備和系統相互兼容,人們開始認識到建立一個統一的RFID技術標準的重要性,EPCGlobal就應運而生了。進入21世紀,RFID標準初步形成,極大地推動了RFID的研究和應用。
RFID系統在識別的基礎上可以完成收費、顯示、控制、信息傳輸、數據整合、存儲和挖掘等功能,因此RFID應用領域廣泛,而且每種應用的實現都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。目前,RFID在票務系統、收費卡、城市交通管理、安檢門禁、物流、食品安全追溯、礦井生產安全、防盜、防偽、證件、生產自動化、商業供應鏈等眾多領域獲得了廣泛重視和應用。
射頻識別的優勢
在RFID實際應用中,電子標簽附著在待識別物體的表面,其中保存著約定格式的電子數據。讀寫器可非接觸地讀取并識別標簽中所保存的電子數據,從而達到自動識別物體的目的。讀寫器通過天線發送出一定頻率的射頻信號,當標簽進入磁場時產生感應電流從而獲得能量,發送出自身編碼信息,被讀寫器讀取并解碼后送至電腦主機進行相關處理??梢姡琑FID系統將電子標簽附在商品上,顯示出了比條形碼更大的優勢。
RFID可以識別單個非常具體的物體,而條形碼僅能夠識別物體的類別。例如,條形碼可以識別這是某品牌的瓶裝白酒,但是不能分出是哪一瓶。
RFID采用無線電射頻,可以透過外部材料讀取數據,而條形碼是靠激光來讀取外部數據的。
RFID可以同時對多個物體進行識別(即具有防碰撞能力),而條形碼只能一個一個地讀取。
RFID的電子標簽可存儲的信息量大,并可進行多次改寫。
RFID易于構建網絡應用環境,對于商品貨物而言,可構建所謂的物流網。